孩子被诊断出孤独症谱系障碍之后,家长该如何看待这种病症呢?
一、了解孤独症的基本知识
孤独症儿童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与家长掌握的孤独症知识存在明显相关性,而家长普遍对孤独症认识不足。对孤独症典型症状有相当程度准确认识的家长比例偏低,这会阻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推迟就诊年龄,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降低专业干预、家庭指导和家庭疗育的有效率。因此,家长应从各个渠道多关注患儿各方面的发展,与专业人员沟通了解孤独症的相关知识,了解自己孩子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发育水平,可采取的主要干预方法,如何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积极开展家庭疗育。还可以与其他家长多交流康复干预治疗的经验心得。
二、理性看待孤独症的预后
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40%的家长认为“孤独症是不可治愈的终生障碍”。其中有30.4%的家长认为“孤独症虽是终生障碍,通过有效干预可以正常生活”;9.4%的家长认为“孤独症儿童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47.7%的家长持有保守态度,认为“不可能完全治愈,但干预会有一些效果”,这部分家长往往会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并进行康复干预;另有12.6%的家长认为“孤独症不可治愈,是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以上这些看法都过于片面。一旦发现孩子“有问题”,家长就应该及时就诊,迅速调整心态投入康复干预的治疗中。整个家庭成员的意见要统一,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进程。大量的孤独症康复案例证明,经过积极、有效的康复干预,许多患儿会有乐观的预后,将来能很好地参与社会。总之,家长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治疗越规范,预后越好。
三、改变观念,重视家庭干预
有人对8个城市309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4%的家长认为患儿的主要康复场所为专业康复机构,只有25.6%的家长认为家庭是主要康复场所,多数家长认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主要依赖于专业人员。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的、以家庭为核心的康复干预模式。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积极、努力掌握相关的康复干预原则和方法,并在孩子的生活情境中认真实施,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要远远好过仅仅依靠专业人员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